安老訪視側記

星橋刊編組 (本文原刊登於2011年星橋三十週年特刊《星與心的對話~星光晨露30年》)

黃奶奶說:「我住在這裡十幾年了,老人嘛,老囉,生活無聊。從你們來這裡開始,我來參加好多次,今天也是知道你們要來,我們這些老人覺得比較不會那麼無聊……」我們聽著奶奶說她一早已經來晃了好幾趟,因為都還沒有看到星橋義工,所以來來回回走了好幾回。當義工出現時她就站在遠處觀望,看到量血壓的帳篷開始搭建,她才慢慢的越來越靠近,直到坐在路邊等待。

 

我要量血壓。奶奶你剛剛量過了。沒有,我沒有量過,我還沒有量,我現在才要來量血壓。奶奶你……好好好,你坐下來休息一下,我幫你再量一次。陳奶奶今年八十四歲,跟星橋相識已經二十幾年了,對星橋的義工都當成自己的小孩、孫子般關心和疼愛。她是一個開朗和健談的人,最近義工們發現奶奶開始有些輕微的退化現象產生,負責訪視的義工也特別注意到奶奶可能是因為長期照顧生病的另一半,而生病的爺爺往生後導致她的重心頓失。這是很多主要照顧者在被照顧者離去後的反應,因而星橋的義工幹部在服務上也非常重視這一區塊。在量血壓時,陳奶奶說:「我跟你說,我覺得胸口不舒服,現在在家裡沒事就唸一唸阿彌陀佛!不忙了,老頭子走了以後我不忙了,沒有什麼事可以忙,也不想回大陸,回去幹嘛?回去還是要回來,年紀這麼大坐飛機也覺得辛苦,所以他們有些人說要回去,我說我不回去,在這裡最少還有你們每個月來看我,有空你們還會三不五時轉過來看看我們,看看我們這些老太婆好不好,生活這樣就好了。」說著說著,奶奶說胸口不悶了,看看錶快十一點,她問大家要不要去家裡吃飯?她要回去煮飯。謝過之後,我們看著奶奶蹣跚的步履消失在眼前。

 

在台灣老人化的社會裡,相信大家對於公園裡的某些畫面應該不陌生,就以筆者居住的附近公園為例,一張張的輪椅在那裡排列著,然後有一群我們不熟悉的族群在那裡聊天、談笑風生、打手機聊天,笑聲不斷,一兩個小時過後,聊天、講電話的聲音消失,這些輪椅也被推著往各個巷道散去,公園頓時安靜。日復一日的觀察,時間一到輪椅上的老人再度聚集,但是仍然只有輪椅聚集,看不出老人家之間有任何的交集互動,唯一有的是一張張熟悉的臉孔和無助的眼神,彼此似乎交換著我們又被推出來這裡看人和被人看的訊息。這種生活型態好像有點無奈,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家無法決定自己要不要出來這裡,坐在輪椅上被推到公園,沒有人跟他們說話、互動,也沒有人協助他們做運動,只是坐在輪椅上看著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路上走過的行人,這些應該是他們感官上最大的刺激吧!至於他們的內心世界是什麼?對於這種每天重複的生活型態,意識清楚的老人家是否會因此感到不舒服?或者因為親人無法陪伴而需要藉由照顧者看護而不願發聲?原本可以清楚表達卻因為語言不通而導致退化更快?

 

在生活當中有許多現實的無奈,譬如因為工作而無法親力親為的照顧家中父母;雖如此,我們還是要提醒家中有長輩的人,即使生活工作再忙,簡單的一句問候和一個溫暖的肢體動作對他們來說都是需要的。就如同星橋的義工去關懷獨居長者般,星橋人視獨居長者為自己家中的長輩,而這些長者亦如等待自己晚輩的心情期待著星橋義工的到來。

 

親愛的朋友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活生生的生活寫照,任何人都需要他人的關心,更何況是年長的長輩,星橋需要更多的義工來關心這些長輩,如果你有一點點心動想要當義工,星橋歡迎你加入我們長期服務的行列。

error: 本站所有照片、文字,版權皆屬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星橋愛心服務協會所有,請勿擅自轉載!